知识发电厂 门户 知识 查看内容

21个月宝宝有这些“怪”习惯,是自闭症吗?一位妈妈的真实困惑与过来人经验分享

2025-6-29 23:15| 发布者: didi| 查看: 92| 评论: 0

摘要: 21个月的宝宝能说会道,却有踮脚、转手腕的“怪癖”,是ASD吗?这篇博客分享了一位妈妈的真实困惑,并结合专家观点和过来人经验,带你理性分析宝宝的每一个“小习惯”,让你告别焦虑,科学育儿。 ... ... ... ... .. ...
 亲们,咱们今天来聊一个很多新手爸妈都特别关心的话题——宝宝发育。前几天,我在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,她家21个月大的小宝贝活泼可爱,能说会道,但有些小习惯让她心里犯嘀咕,担心是不是和自闭症谱系(ASD)有关。说实话,当妈的谁不是个“侦探”,总是放大镜一样观察着宝宝的一举一动?那种焦虑我完全感同身受。所以,咱们今天就一起“科学地”分析一下,也分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,希望能给这位妈妈和有类似困惑的你一些温暖和力量。

一位妈妈的真实困惑与过来人经验分享


先看“亮点”:宝贝的那些“超棒”表现 ✨

这位妈妈列出的宝贝优点,说实话,看完我感觉这简直就是个“小语言天才”和“社交达人”啊!咱们来盘一盘这些超赞的“加分项”:

  • 词汇量惊人:21个月能说100个词,还能说双词句,这语言发展速度简直是“坐上了火箭”!要知道,很多同龄宝宝还在“火星语”阶段呢。
  • 社交互动棒极了:会指物、会挥手、会鼓掌、会假装玩耍,还能主动拿玩具和书给你,甚至会和搭话的人打招呼、微笑。这妥妥的社交小能手, joint attention(共同关注)也非常好 ,这在评估中可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信号哦!
  • 指令理解和执行力强:能听懂“洗澡啦”、“穿鞋子”、“关门”这些日常指令,还能回应“这是什么?”、“娃娃在哪?”这样的问题。这说明她对语言的理解力很在线。
  • 有亲情连接:很黏人,会主动告诉你“便便了”。这种情感表达和沟通意愿,是亲子关系中非常珍贵的一环。
  • 模仿能力超强:模仿是宝宝学习的基石,能模仿说明她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,吸收着周围的世界。

亲们,看到这些优点,咱们先给自己和宝宝点个大大的赞!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、符合月龄的正常发展行为。

 

再看“疑虑”:妈妈的那些小担心 🤔

现在,咱们再来看看让妈妈感到困惑和焦虑的几个点。说实话,这些行为在很多宝宝身上都会出现,咱们来具体分析一下:

  • 兴奋时踮脚尖和身体紧绷:踮脚尖(Toe Walking)在2岁前的宝宝中其实挺常见的,特别是兴奋、奔跑或者初学走路时。这可能是宝宝在探索自己的身体,或是寻求某种感官刺激。很多研究表明, 2岁以后如果还持续、且无法被纠正的踮脚尖 ,才需要引起关注。
  • 兴奋时旋转手腕和脚踝:这是这位妈妈最担心的一点。这种重复性的动作,通常被称为“刻板行为”(Stimming),确实是ASD的一个常见特征。但是,对于这么小的宝宝来说,这也是他们自我调节情绪和探索身体 的一种方式。如果只在极度兴奋时偶尔出现,且没有影响到其他发展,可以先继续观察。
  • 偶尔的侧眼看东西:这在宝宝中也很常见,他们可能会通过这个动作来探索不同的视觉角度,或者在余光中观察快速移动的物体。除非是频繁、持续、且伴随着其他社交互动障碍,否则通常不是主要问题。
  • 不回答“要不要喝奶?”这类简单问题: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。但咱们得看具体情况。是她根本不理你,还是用动作(比如点头、摇头)来回应?或者是她正在专注地玩,根本没空搭理你?有时候,宝宝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,比如直接把奶瓶拿过来。此外,宝宝对“是/否”问题的理解可能需要更长时间。
  • 超强的记忆力:拥有超强的记忆力(比如对数字、字母或歌曲的记忆)有时确实与ASD有关联,但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特征,甚至可以被视为天赋。如果孩子在社交和沟通方面的发展很棒,那么这个特质反而更像是一个“天才小脑瓜”的表现。

 

💡 小贴士!
判断宝宝的行为是否需要关注,最关键的不是看单一的某一个行为,而是要看这些行为的频率、强度、持续时间,以及它们是否影响了孩子的整体发育和社交互动能力

 

过来人怎么说?🙋‍♀️

说实话,这位妈妈描述的宝贝情况,很多积极的方面都与ASD的典型早期迹象(如眼神交流少、对名字没反应、缺乏共同关注、模仿能力差等)截然相反。

真实案例分享 📝

我朋友的儿子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踮脚尖,一兴奋就蹦跶着走,而且还特别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。当时她也特别焦虑,但医生建议她继续观察。后来随着年龄增长,这些行为逐渐减少了,现在已经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学生,完全没有任何社交障碍。

很多宝宝在发育早期都会有一些奇怪的小动作,比如摇晃身体、拍手、转圈圈等等。这往往是他们大脑和身体连接时,自我探索和玩耍的表现。随着精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,这些动作通常会自然消失。

 

核心要点总结 📝

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重点:

  1. 综合评估是关键:不要只盯着一个“可疑”行为,要结合孩子的整体发展,特别是社交互动、语言沟通和模仿能力。
  2. 很多“怪”行为是正常的:踮脚尖、重复动作等在2岁前宝宝中很常见,是正常的发育探索阶段。
  3. 信任你的医生:医生之所以不建议评估,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发育的 积极面远大于“危险信号”

🎯 本文核心要点

21个月宝宝的社交、语言和模仿能力是重要的积极指标。
兴奋时的踮脚和重复动作在这个年龄段可能属于正常的感官探索。
判断是否需要干预,需观察行为的频率、强度和对整体功能的影响。

常见问题解答 ❓

Q: 宝宝踮脚尖是自闭症的唯一信号吗?
A: 绝不是!很多神经发育正常的孩子都会踮脚尖,特别是刚开始学步时。只有当这种行为持续到3岁以后,并且伴随其他典型的发育迟缓症状时,才需要进一步评估。
Q: 什么时候我真的需要去看医生?
A: 如果你发现孩子出现了以下情况:
- 眼神交流非常少或没有;
- 对自己的名字不回应;
- 语言能力倒退(比如本来会说现在不说了);
- 不会指物或分享兴趣;
- 玩玩具的方式非常刻板,比如只转车轮;
- 对日常改变反应剧烈。如果这些情况持续出现,请毫不犹豫地寻求专业意见。

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!如果还有其他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~ 😊

觉得有用的话,别忘了点赞收藏哦!💝


#宝宝发育  #育儿焦虑  #自闭症 #ASD  #育儿经验  #新手妈妈  #宝宝行为  #感官探索  #发育里程碑  #21个月宝宝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最新评论